找到相关内容82篇,用时2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菩提乘(二)

    大菩提乘(二)  (Mahabodhiyana)  今晚我想要再跟大家谈谈大菩提乘。在此,我将依定义、、作用、现起、近因与省察的次序解释诸波罗蜜。  一、布施波罗蜜  布施波罗蜜是以大悲心与方法...法令它们成为波罗蜜。  布施波罗蜜的是舍弃;作用是消灭对可供布施之物的执着;现起是不执着,或是获得财富与投生善界;近因是可供布施之物。  应该如此省察布施波罗蜜:「私人财物如地、金、银、牛、水牛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549273.html
  • 根(Indriya)

    变化的原动力作为根,若是如此,则会产生如下的疑问:轮回流转的原动力─无明烦恼,或者数论派所说的五作根等等,是否也是根?根除了增上义之外,也必须具有作为根的(特征),而无明或五作根并没有其特征,所以不能称为根。   所谓根的(特征),就是眼等六根以心之所依为,男女根以(性器官)之差别为,命根以一期(一生)之存续为,五受根有成杂染之,信等五根有作为净资粮的,三无漏根有成清净的...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147998.html
  • 上座部佛教止观禅法

    火、风四界的十二种或性质:   1.地界:硬、粗、重、软、滑、轻;   2.水界:流动、黏结;   3.火界:热、冷;   4.风界:支持、推动。   先从较易辨识的开始,其先后顺序为:推动、硬、粗、重、支持、软、滑、轻、热、冷、黏结、流动。辨识每一种相时,应先在身体的某个部位辨识到它,然后在全身各部位辨识它。能够在全身从头到脚很清楚地辨识到所有十二种后,应改用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95454242.html
  • 四无量心的修习

    须以维持利益的行相对诸有情而行慈;且慈有维持他人的利益的。第二若见闻若思和希望得利益的有情为苦所逼恼,当起拔除他们的苦恼而对他们行悲;悲有拔除他人的苦恼的行相为。第叁如是修习者若见希望得利益和布望拔除苦恼的彼等有情而获得成功,当以喜悦他们的幸福而对他们;且喜有喜悦他人幸福的。第四更无所作故当以称为舍置的中立态度而行估;且舍有维持中立的行相的。如此为慈等顺序。   前叁梵住仅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84438913.html
  • 略谈四无量心

    ,可以帮助我们去除偏爱和执着的功德心。我们对一切人、事、物不起一点儿憎爱执着。做了好事不记在心里是舍;做了不如法的事,忏悔以后不再放在心里是舍;布施时不执着功德,三轮体空是舍;把慈悲喜舍的功德...

    清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33782412.html
  • 净土思想对天台的影响

    是报身的尊,不料半生支持师说的仁岳,这时却不服此说,与其师知礼论难多次。这就是所谓的“生身尊”之争。佛身观有三身说,即真如法性等佛教之理是法身;应众生的能力性格而示现于世界的佛的现身是应身;...的元来佛,这叫做“无作三身”。知礼以为,具有藏教、通教的能力性格的人看做生身(应身)之;以尊身为对象的是别教、圆教之人。尊又分为二种,一是修成尊,这是别教之意;二是性具尊,法性本具之妙相,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34781698.html
  • 从安般念到第四禅

    ,  2. 但不要注意触点,  3. 也不要控制或抓息。  4. 心不随著息进去或出去。  5. 不要注意息的热、冷、推动等自(色法名法各自的),也不观息的无常、苦、无我之共相(色法名法共同的)。  6. 观息时可内心默念「进、出」。  7. 若此阶段心很散乱,可以用数息的方式(从一数到八,即 「进出一」「进出二」到「进出八」或「一、一」「二、二」…… 等方式)来观出、入息。  8. ...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5954773.html
  • 法稱唯識立場之研究

    三分說的成立不過是虛妄分別的假立而己。從作,來說,似乎是有三個區別存在,其實在勝義的立場也只是言語表現的層次,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例如法稱在以下所說明: 就這樣帶有以分化為的所取,能取形相的惑亂,..." 又,這個時候,所取.能取的不應該被問難。 "yadā tadā na saṃcodyagrāhakalakṣaṇā /"[24] p. 94 在這裡...

    陳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343919.html
  • 试论各类“性行人”与“身至念”的修习

    种种不净物”之(简称执取业处)。  在执取业处方面,行者应先以“语言文字”背诵“三十二分身”的名以至纯熟且心不散乱。随后再以“意念”默诵乃至通达每一分身的,而生起“取(uggaha-...samAdhi)”乃至于“安止定(apanA-samAdhi)”。26   从“背诵”至“忆持”的两个执取业处的步骤,再加上以“五法观察”而通达每一分身的,即是《清净道论》所提出的“七种把持善巧”...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法」的战争 ——阿姜查

      ①嗔恚包括各种程度的反感、恶念、生气、烦躁、愤怒、怨恨,其是凶恶残暴,现起的状态是毁坏身心或自己与他人的福祉。  ②业(kamma):意指「造作」,是由身、语、意所造作的行为、所作、行动、作用...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4776385.html